如果一年行驶里程低于1.6万公里,就别买车了……

追更人数:8949人

有房有车有存款一直都是人生赢家的标配,还是未婚男青年要入丈母娘法眼的门槛。今年房价虽然降了一丢丢,但依然没到工薪族蹦一蹦就能向上够到的程度。买房路漫漫,但买车似乎就在脚下,首付几万块,贷款三五年,从此不用挤昌平线,节假日还能自驾,简直美滋滋~


640.webp.jpg

 

但是近几年来,随着出行方式的多样化,网约车越来越便利,开车上路所带来的停车、保养、修理、油耗等问题又是持续的投入和心累,拥有一辆车是否还应该是居家标配再次值得讨论。


综合考虑家庭因素,你到底需不需要一辆车?最近,一份来自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(UT Austin)的研究报告专门就这一问题设计了一套量化的计算模型,研究发现,如果一个美国人一年的车里程低于1万英里(约1.6万公里),买车就相当不划算了。


你的时间有多宝贵?

 

在这个计算模型中,研究者全面考量了购车花费、贷款和利率、燃料、每天的行程次数、行程距离和行车时长等等指标,而其中值得关注的一个指标便是“时间成本”,即“你的时间的价值”


640.webp (1).jpg


对于在“时间成本”更形象的理解则是,如果把你开车的时间拿来做别的事情,会创造多少价值。显然,对于一些工作强度大、时间特别宝贵的人来说,如果开车堵在路上长达两三个小时,他们这部分的成本会比普通人高出许多。

 

当前美国平均每人在开车上花费的时间是每年335小时,约每天55分钟,而平均每人的行车里程数超过1.3万英里(约2.1万公里)。再加上保养、洗车、修车等时间,人们在车这一问题上花费的时间是相当多的。

 

该研究发现,相比于一些看的见的成本和花费,“时间成本”是影响一个美国居民要不要购车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。

 

“网约车”还是自己买车?

 

相比于自己买车开车出行,网约车服务则显得更为快捷、轻便、高效。除了省去个人买车、洗护、修理等麻烦,更是避免了停车这一典型的大城市难题。该研究发现,当前美国网约车服务的平均价格是每公里1到1.5美元,而在考虑时间成本和购车成本后,研究者将结果绘制成了下面这个光谱图。


640.webp (2).jpg

买车需求与时间成本、车辆价格的关系图

 

  • 横坐标是车辆价格,虚线标注了当前美国车辆平均交易价格为29000美元(约合人民币19万)。

  • 纵坐标则是个人时间价值,即一个人的“时薪”,而美国平均时薪是一小时14美元(约合人民币92元)。

  • 左图假设“网约车”服务均价为每公里1美元,右图则是每公里1.5美元的情况。

  • 假设每人每年的行车里程数是1万英里,红色代表买车,蓝色代表“使用网约车”,颜色越深则代表越应该做这个选择。

 

整体来看,两张图都是从左下到右上呈现出由红到蓝的渐变。意味着,如果一个人购车成本越低,个人时间价值越低,就会越倾向于“买车”,相反,购车价格越高,个人时间价值也高,则倾向于使用“网约车”服务。通过两张图的对比可以看出,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,相比自己买车,当网约车服务价格越低的时候,选择不买车的优势也更大。

 

最后,研究者总结到,如果你的车价格低于2.5万美元(约16.5万人民币),并且每年行驶超过1.5万英里(约2.4万公里),那么买车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。反之,如果你每年驾车行驶的里程低于1万英里(1.6万公里),并且经常把时间耗费在堵车和保养上,那么买车对于你来说就相当不划算了。

 

算一算,你离买车还有多远?

 

看了这么多,不如亲自试用这个模型来算一下。以下是关于这个计算模型的简单介绍,一起来看看吧~ (链接:http://www.rideordrive.org/calculator)

 

首先按步骤根据自身情况填写相关数据(时间成本可用时薪替代)。在填写完前三步的基础数据外,就会出现后面的模型结果页面。

640.webp (4).jpg


逐个完善右上角“about me”,“vehicle”以及“rideshare”三个标签内的详细数据,左侧的图表会显示买车和使用网约车的不同成本,以及二者成本随时间变化的折线。

  640.webp (3).jpg

如上图所示,在前10年里,使用网约车(橙色)的成本是低于自己买车(蓝色)的。但是随着时间推移,自己买车的成本增长速度会减缓,从而展现出更高的经济效益。

 

正如这个模型中涉及自身、车辆、网约车等不同维度的数据和指标所示,如果真要通过精确地计算来决定“要不要买车”,显然是一个复杂并且不太靠谱的事情。很多时候就像女生买包和化妆品,买车只是一种生活品位的象征或个人爱好使然,并不会计较成本收益划不划算。


不得不承认,随着网约车、共享单车等新型出行服务的不断发展和升级,人们的出行选择日益灵活和多样化,出行成本也得以不断优化,这样的变化正在成为人们在选择要不要买车时考虑的因素。

« 上一篇 下一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