追更人数:5962人
“我的雄心从来没有消退过,我还想回到以前那样甚至更优越的生活。”
不同于大多数为了生计奔波被磨掉棱角的人,不过三十出头却曾百万年薪的张晓亮目标清晰:开滴滴是为将来更好的生活做准备。他觉得自己正在起跑线上蓄势待发,充满力量。
张晓亮生长在山东,18岁那年高中毕业后,如愿考上了大学。1999年,交完学费的他却做了一个决定:放弃。
1999年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关键一年,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三次高校扩招,这个政策曾让无数人圆了大学梦。
然而年轻的张晓亮一心只想早点踏入社会体验生活,在他的概念中,经验远比学历重要。他买了一张车票来到北京随亲戚闯荡,成为一名建筑材料车间工人,开始自己赚钱,这一做就是三年。
拿着不多不少的工资、安安稳稳生活显然不能满足年轻气盛的张晓亮。2003年4月,骨子里就不甘平庸的他决定再次出发:他选择辞职。和建材这一行打交道几年,熟悉其中门路的张晓亮选择做建筑材料销售。
销售起步是最难熬的。每天打几十通甚至上百通电话,多数情况是直接被挂断。不排斥的就立刻寄送材料,有点意愿的就赶到企业所在城市见面谈。
张晓亮记得自己签下第一单的情景:“永远记得第一单,签了一百万的合同净赚十万,第一桶金!”
张晓亮的客户都是煤矿钢厂这类高能耗行业。那几年中国钢铁行业快速产能扩张,利润极高。坊间曾对这个旋风式发展的行业有这样的形容:连轧棉花的、卖香油的、做钢结构的、村长镇长都投资炼钢,收破烂的都是钢铁厂董事长。
行业的特殊性为他的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。从第一笔开始,客户网逐渐建立起来,之后越做越顺利。每单基本都在上百万,规模不算太大但因行业属性,资金链一直保持几千万流水。
2008年张晓亮在北京买了一居室的房子,2010年买车,期间成了家,拿着百万年薪。他觉得住着自己的房子,想买什么就买什么,想吃什么就吃什么,这就是自己想过的生活。他的“丰田霸道”车子像极了当时张晓亮的性格。
花无百日红。钢铁业、煤炭业在2012年遭遇严寒,市场需求萎缩,产能过剩,利润骤减,张晓亮的生意受到重创。
回想自己这十年光景,张晓亮觉得确实累了。365天里300多天在全国各地出差,工人干活要亲自管理,除了过年两个月施工可以休息,其他时间一直绷着弦。
“没有稳定的感觉”,他决定换种方式过点清闲日子。
张晓亮离开建筑材料销售这行,在北京紫竹桥开了文玩店。九点钟整理门面,开门迎客,品茶送往。不为赚钱,只过惬意日子。
这种状态维持了仅仅一年。他和妻子因感情不合,便离婚了。两套房子和全部家当都留给妻子,他剩下那辆丰田霸道。
文玩店本来也不赚钱,几年之后就关门大吉。曾经的几百万身家,成了过眼云烟。没了爱情,也没了家,租着别人的房子,任何消费都要考虑再三。“活得憋屈。离婚后几乎放弃了一切,别人说我傻,可能吧,但毕竟自己是个男人。”
低迷了几个月,无所事事的张晓亮觉得不能再这样,只有累一点、忙起来,才能不胡思乱想。
2015年,朋友介绍说开滴滴一月能挣上万,他动心了。高中文凭,自己也没什么别的技能,高薪工作肯定不好找,他决定先开快车。2015年4月份快车刚上线,单子很多,前两个月张晓亮每天出车最少12个小时。王牌奖励一个月能拿到两次,每月净赚2万元。
“这是个适合自己的职业,只要你愿意吃苦你就有高收入!”
张晓亮不断进取,通过努力,成为第八批专车认证司机,除了限行,每天都出车10小时,月平均流水12000以上。谈起开滴滴的技巧,他说其实就是服务第一,服务乘客是一切。他自己从不挑单,自己也不和乘客着急,碰到情绪不好的乘客,他的处理方法就是多忍让,一会儿就过去了。他曾十多次捡到乘客遗漏的手机、钱包,也曾半夜送回去。
早已过了而立之年的张晓亮说自己从不后悔当年没去读大学。十七年在北京打拼,也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,虽然苦过累过,幸运的是自己一直在做决定,自己是生活的主人。
“如果有一天我不开滴滴了。我打算去欧洲匈牙利跟着亲戚发展。自己可能更适合那种有干劲的生活,还想要像以前甚至高于过去的生活标准。我还有野心。”
虽然会面对陌生的语言、异国的环境,一切要从零开始,但张晓亮一旦做了选择,就不会回头。
滴滴车主注册(www.upxuan.com)为大家提供滴滴官网:帮助大家顺利完成滴滴司机的加盟申请入门(点击注册>>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