追更人数:14352人
在单双号限行时,我一定会用滴滴顺风车接单,哪怕能帮到一两个人,也非常值得了。 -- 车主NX
“软件园高颜值顺风团”团长王敏
每天清晨7:30,将小孩送到幼儿园后,王敏会打开滴滴顺风车,查看附近去往上地的订单,接上一位乘客,一路说笑,再一起走过西四环的上班路,行程约1个小时。
这样的习惯已经有两年多了,那时,打车APP刚刚兴起,出于分担成本的考虑,他开始使用拼车软件,尝试各个平台,每个月下来,600-800的油费不用自己出了,有时还能小赚一点,更为惊喜的是,路上有人陪的时间过得总是那么快,遇到的人都是那么有趣。
时间久了,他发现,虽然乘客不少,但两端路径特别顺的人也不过总是那么一些,今天你搭我,明天我顺你。“你在联想工作哦,你认识苏岳吗,他也住在这片儿”,“知道知道,前天我还坐过他的车”,这样的对话时常发生,兜兜转转,说起另外一个拼友的故事,原来大家都相识。
王敏的顺风车标签
索性就建个拼车群吧,王敏将每天走西边路线的车主乘客都拉进来,慢慢地,范围覆盖至北京西部北五环至南五环,人数越来越多,名气越来越大。最初的群里每天都非常热闹,今天谁遇见了小鲜肉,谁碰到了一辆豪车,或者吐槽乘客不守时,产品有问题……每每有人提问,王敏会知无不尽,时间久了,大家开始叫他“敏姐”,因为他耐心细致爱聊天,无所不知,就像一个大姐姐。
在这里大家是这样定位每个人的,家庭住址—工作地点—车主/乘客,基于地理位置是每个人的标签。大家因顺风车结缘,将生活与工作连接在了一起,这里的每个人关注你的生活,关心你的状态,倾听你的不愉快,原来没有关系的个体被连接起来。
去年有段时间,苏岳好多个中午时间都不在,大家颇为担心,没有人知道他干嘛去了。后来在北京马拉松比赛那一天他晒出奖牌时所有人恍然大悟,真心为他高兴,每个人就像自己陪着他跑了一趟,群里要健身的气氛被点燃了。
NX是被一位同行的车主拉入群中,那时群里只有30人。“但是我现在已经退群了,大群里有点吵,每天消息特别多,光是研究周末要不要去公园,去哪个公园,胡萝卜能不能喂猴子吃,就有几百条消息”,他更喜欢线下自发因拼车而发展出的拼饭群,二十多人,不多不少刚刚好。NX 简直不敢相信,这群之前没见过面的人,能发展到线下如此好的关系。
西线拼车群里还流传着一个唐小姐的故事,家住田村,在上地工作,唐小姐每天早上上车后就把副驾驶的座椅放倒,开始睡觉,如果车主走的线路与以往不同,她会马上起来问这是哪里,谁也不知道唐小姐到底睡着了没有。有下班再遇到唐小姐的人稍微了解了情况,她那时精神衰弱,晚上失眠睡不好觉,趁着早上在路上的时间,能眯一会就眯一会。
像唐小姐这种上车就睡觉不说话不聊天的人,多数人是不喜欢的。他们最喜欢有过几十单,标签活泼开朗健谈的女乘客,如果“准时”、“整洁”、“礼貌”三项评分在50%以下,肯定就不会接这样的单了。唐小姐的事情在群里传开了,了解情况后,遇到唐小姐何妨就让她在路上静静地补个觉。
“缘起搭乘”群主秦雪涛。
去年3月,秦雪涛也建了这样一个拼车群,名为“缘起搭乘”,就像他在群介绍中写道的,“我们在路上相识,群里任意两个人,必定有某个关系链路联通”。从望京到上地,这是一条走北四环或五环的线路。
他还记得群里最初的7个人,Yuki 是他的老婆,那时接单上瘾,经两个人上班路上经常一起接单;Bell是一对双胞胎的妈妈,辣妈漂亮健谈,谁和她聊天谁开心;柏小鱼是准90后川妹子,在五道口的新浪工作,原来打车上下班时公司的交通补助不够用,拼车后就好多了……他把每个人的介绍放在群里,方面大家互相了解沟通。
那时,他是某打车软件的核心车主,可以优先接单,补贴也更高,每每看到平台的认证就非常有成就感。更有稍夸张的朋友,前一天晚上接了单,第二天会起个大早,好好梳洗打扮一番,路上尽心尽力地聊天,用心又周到,接单送乘客变成一件很有仪式感的事情。
秦雪涛和妻子Yuki都很爱开顺风车,早上两个人一起上班,会带上一个乘客;Yuki下班稍早会先回家,顺路捎个人回去,他自己下班再搭别人的顺风车,这样搭车的钱妻子就赚回来了。从新鲜实惠、乐趣不断,到生活圈慢慢扩大,体会到顺风车给生活带来的正面影响后,两个人都在各自的公司给同事普及这种出行方式,尤其是家住通州、亦庄较远地区的人,不遗余力。除此,为什么乘客要坐前排,为什么不能叫“师傅”,他们给有困惑的乘客普及顺风车的共享出行理念,俨然成了推广大使。
秦雪涛在参加公司英文演讲俱乐部举办的比赛时,细数了顺风车的好处,经济环保、让无聊的上班路惊喜不孤单,还切实提高了生活质量,于个人于社会都是很好的选择。他自己经历的小故事也很打动人心,就如那天因为准备移民去参加雅思考试,路上陌生的乘客给了他很大的信心,下车前一句“考试加油”和大大的微笑,让他一整天心里都暖洋洋的。
这种温馨的时刻他都留在了心里,陌生人之间的善意更值得珍视。说起来他自己单独开顺风车的单并不多,但通过顺风车群认识的朋友却不少,比如小哲,一位活泼开朗做设计的姑娘,自从加了她的微信,他说朋友圈的整体水准都提高了很多。“如果没有顺风车,像我这种做技术的,圈子中可能很难出现做广告、做设计的人”。
他有一个标签叫“上地路神”,对上地的道路特别熟悉,而这些经验都是其他顺风车主分享出来的。比如在“制约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后厂村路”,每天早晚高峰特别堵,有位车主告诉他从一个院子前后门穿过就可以避开这条路。一个人开车时常会走自己最熟悉的那条路,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线路,慢慢就总结出了最优方案,大家再将这些经验分享出去,上班路顺畅多了。
从最早的7个人到17个、27个,两个月群成员到了100人,在2015年5月听说滴滴要推出顺风车时,群里每个人都很兴奋和期待,抢先注册了车主。6月正式上线后,乘客和车主一下子涌进来很多,拼车群内的成员很快到了300人,那天秦雪涛发了300块的红包,鼓励大家将共享出行、互帮互助的精神继续下去。
群(chi)友(huo)们的欢声笑语的线下聚会
去年7月底,“缘起搭乘”群的群友举行第一次线下聚会,就像一场网友见面,很多人在群内聊了很久才见到本人,大家又聊起天南地北和近在望京的事情,更像一场老朋友聚会。
群里故事多,充满喜和乐。就像许许多多个微信群一样,出差国外代购、漂亮宝宝评选拉票、分享各类红包优惠券,拼车群里每天这类信息也不少。西线群有人卖老家刚刚摘下来的苹果,你三箱,他五箱,上班就顺路送到了公司;北线群有人开微店自己做榴莲蛋糕,在群里吼一声一会儿订单就涨上来了。有人通过拼车群找到了喜欢的工作,有人介绍了修车便宜又好的地点,有人用自己的经验治好了别人的病……互帮互助的故事,每天都在发生着。
单双号限行、雾霾限行、暴雨暴雪等极端天气时,拼车群内的拼友让出行无忧,更是一种心理上的依靠和温暖,无论怎样,都会有人陪你走过上下班的路。NX说他在单双限行一定会用滴滴顺风车接单,哪怕能帮到一两个人,也非常值得了。
“敏姐”最近换了新工作,办公地点不在上地了,走之前大家聚了很多次,依依不舍,很可能以后约饭的机会少了,他对上地的感情很大程度上也是对这个群的感情;秦雪涛马上就要移民澳大利亚了,最遗憾的事情是因为自己一直太忙,计划中要组织的自驾、爬山等活动一直没成,在走之前他还是想和大家好好告个别……
车水马龙的街道,红灯转绿的路口,几十辆车一齐向前飞驰,一天又一天,大家原本就是散落在相同轨迹上的珍珠,因为拼车被串联起来,并闪亮了各自的生活。一年来,他们见证着滴滴顺风车的兴起和成长,对于交通出行和生活方式都是互联网带来的革命性变化,因顺风车结缘的人也从弱关系变成强连接,解决了上下班的问题,也从既定的圈子中解放出来。
滴滴车主注册(www.upxuan.com)为大家提供滴滴官网:帮助大家顺利完成滴滴司机的加盟申请入门(点击注册>>)。